本书创作历程
2007 年初,阿里软件公司成立,她的唯一使命就是发展中国的 SaaS 软件。于是,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业界专家和技术领头人,纷纷加盟到阿里软件的 SaaS 大军中。凭借这群 SaaS 精英的智慧和劳动,阿里软件迅速崛起为国内最大的 SaaS 软件平台运营商。
阿里软件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 SaaS 平台商业模式。与一般的 SaaS 模式不同,阿里软件将阿里巴巴所拥有的大量电子商务资源对外开发,提供给第三方软件商开发增值应用。阿里软件互联平台所拥有的庞大高价值商业客户群,和极其丰富的电子商务 API 接口,以及大量引入的第三方服务,吸引了众多的软件厂商加盟阿里软件互联平台。 然而,在大量的传统软件商向 SaaS 转型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他们在 SaaS 理论、技术和经验方面,都缺乏系统的指导。这不仅仅是阿里软件互联平台的开发商们遇到的难题,也是整个中国传统软件企业向 SaaS 转型时面临的困惑。
身为阿里软件研发中心的技术总监,叶伟常常地陷入了思考。的确,尽管现在 SaaS 软件发展势头迅猛,但有关 SaaS 方面的技术资料实在太少。网上能搜到的,大都是新闻式的宣传信息,而真正能系统介绍 SaaS 理论和技术的实用资料几乎没有。而经验两年的实践,阿里软件无疑在 SaaS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阿里巴巴一贯的传统,以自身的发展来推动行业进步是阿里软件义不容辞的义务。该向业务输出技术和经验了!作为阿里软件权威的 SaaS 专家,叶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于是,叶伟找来了阿里软件首席架构师赵进,一起探讨如何帮助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商完成向 SaaS 软件转型,以及如何向业界输出阿里软件的技术和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赵进,为人朴实无华,行事成熟老练,总是面带微笑。凭借宏观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功底,年纪轻轻的他已坐上了阿里软件首席架构师的交椅。赵进的职业发展历程本身就可以写一部程序人生的传奇故事。他也是大家公认的 SaaS 技术权威专家,特别是在 SaaS 应用架构方面更是有独到的见解。
经过叶伟和赵进的讨论,两个大侠一致认为,不能再用举办技术培训班或技术交流会等老方法来推广 SaaS 技术,而应该用更加系统和广泛的形式来向业界分享阿里软件的经验。写一本书!对,写一本书!写一本系统介绍 SaaS 理论思想和技术经验的书!这就是向业务推广 SaaS 软件的最好方法!
商议妥当之后,叶伟和赵进立即找来了阿里软件 SaaS 领域各方面的技术专家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写一本 SaaS 专业书籍的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而且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每位专家都很有关愿意奉献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于是,一个由叶伟牵头,赵进担任主编的写作小组迅速成立。除叶伟和赵进之外,参与编写的还有曾义、叶军、莫建祥、闻波、黄晓龙、龙良和李战,共 9 位 SaaS 各方面的技术专家。
经几天的构思,大家慢慢理出了整本书的写作大纲。然后,大家将各个部分进行了分工,每位专家负责自己最擅长部分的技术写作。为了增加全书的趣味性,赵进提出用一个有关 SaaS 的创业故事,来贯穿全书的内容。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秉承阿里巴巴一贯的武侠文件传统,郭靖和杨康就成了本书中各种商业需求和实现技术的代言人,他们的创业历程也就是从传统软件逐步走向 SaaS 软件的过程。
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各位专家纷纷投入到充满激情的创作中去了。不过,写作过程确实不同于编写代码和技术文件,而且这本书是第一本 SaaS 权威书籍,大家也深怕写不好。于是,各位专家总是边写边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希望每个人的写作能保持一致的风格。整个写作过程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推进。
李战,虽然是阿里软件最老的架构师,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顽童,武功自然也是深不可测。虽然修炼 SaaS 的时间不长,却深得 SaaS 的精髓。由于李战的写作功底深厚,第一部分“SaaS 商业模式”的编写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他的头上,还有最后的结束语也是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承担了整本书的文字检查工作,一字一句地修订每一章节,对本书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
赵进同学除了担任总编之外,还承担了第 2、4、6 章的编写工作谁让他是首席架构师呢,这几章的内容编写非他莫属,能者多劳嘛赵进所负责的章节部分也是最早完成的,也为其他几位作者写作树了典范。当然,除了自己部分的编写外,他还细心指导其他章节的写工作,给予大家莫大的帮助。本书能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赵进当是第一功臣。
黄晓龙,典型的技术专家,总给人一种稳重与实力并存的深刻印象他在 SaaS 应用架构设计方面,也是大家公认的专家,而且实践经非常丰富。在阿里软件核心的在线财务软件项目中,黄晓龙同学一挑起了主力架构师的任务,让这一项目成为阿里软件互联平台的杀级 SaaS 应用。在本书的写作中,他负责完成了第 3 章的内容写。其细腻的文字功底和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也给大家树立了样。
龙良,国家认证系统分析师,阿里软件 SaaS 方面的又一重量级物。他的重量不仅仅体现在体重方面,更重要的其在 SaaS 的可配与可定制性,以及 SaaS 安全性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现担任阿软件“E 网打进”产品的系统架构师,该产品是阿里软件互联平台的一杀手级 SaaS 应用。第 5 章和第 7 章的内容自然也是他的势范围,这两章内容又为整本书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闻波,生得一副娃娃脸,但却从眼镜后面那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实稳健的成熟作风。闻波在客户端软件的架构设计方面,堪称阿里件的泰山北斗。在阿里旺旺这款拥有 9100 万用户量的 IM 产中,闻波担当了客户端产品的核心架构师。同时,他也是 SaaS 的线应用架构方面的权威专家。第 8 章的内容就是他在离线应用方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心得总结,也是本书的又一个重要章节。
莫建祥,人称老莫,是阿里软件又一重量级牛人。11 年大型系统发经验,9100 万用户量 IM 产品服务器的首席架构师,并在海量分布式存储数据库集群方面的经验丰富。本书的第 9、10、11 和10 章都是他贡献的精品之作,也是本书中份量很重的部分。
叶军,人称叶博,阿里巴巴的最优秀的博士之王。叶博从事 SaaS 究多年,发表过的学术文章和论文众多,其论文经常被 EI、SCI 国际权威检索收录。除理论方面的造诣之外,叶博的技术实力也是称道 的,特别是在 Open API 方面更是成果斐然。第 13 章的容廉江是叶博在 Open API 方面的精辟论述,也是叶博十年互联生存的理论和实践心得。
曾义,典型的玉面书生,性格温文尔雅。在他文静的外表下,掩盖技术大牛的真正实力。他是阿里软件 XPlatform 核心架构以及SIP 服务核心路由技术的掌门人,现任阿里软件研究院技术部经理第 14 章对开放 SaaS 平台的论述就是曾义同学贡献的精品,都开放 SaaS 方面不可多得的实用技术和宝贵经验。
当各个部分的初稿基本完成之后,首先展开的是交叉阅读和评审,部分负责人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发现了一些题。比如,写作风格不太一致,编排形式不太一样,等等。于是,了保持风格一致和前后响应,大家相互参照,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修过程。
经过近一个月的新一轮的修改,大家终于在 2008 年 10 月下旬成了全书的第二稿。紧接着,更加紧张的评审工作开始了。于是,叶伟亲自牵头,赵进主持,大家聚在一起每一章每一节地阅读和审。
在评审的那段时间,华星科技大厦 9 楼北峰亭的灯光常常要亮到晨一两点钟。华星科技大厦 9 楼本来就是马云最早的创业办公室有过战胜非典的光荣战绩,走出了阿里网络、淘宝网和支付宝等著公司,阿里巴巴无数辉煌的历史似乎都与此地有关,而本书也是诞在这样的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为了将这本历史性的著作写好,叶老大亲自操刀,一字一句地检查一个内容环节。所有人都认真仔细地审视自己的章节,并对他人的章节细心审阅。尽管那段时间大家都有些疲倦,但却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因为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将这本书写成精品,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要能经得起业界的推敲。
经过一个月的仔细评审,本书的第一版书稿终于完成。这是本书 9 位作者们近半年辛勤付出的成果。当然,由于本书是第一本阐述 SaaS 理论和技术的书籍,而 SaaS 本身的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片面性,自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建议,争取在后续版本中不断完善本书的内容。
与此同时,本书的创作引起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作为重点图书项目来对待。在整个图书编辑和设计过程中,博文视点的编辑们尽心尽责,精心处理图书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本书的顺利出版也是与她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
最后,要真诚地感谢购买本书的读者们。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才会充满信心地完成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工作。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实质性的批评和建议,我们一定尽力改正,我们也一定会做得更好!
联系方式: 本书开辟了专门的博客,欢迎广大读者和我们交流和沟通。我们的博客地址是: http://bolg.csdn.net/AlisoftRD/category/476332.aspx
《互联网时代的软件革命》写作小组
2008 年 11 月 10 日
注意: 以上博客地址因 CSDN 的问题已无法访问,相应的最新访问地址为:https://blog.csdn.net/alisoftrd/article/category/47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