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的前世今生

1.1 什么是 SaaS

1.1.2 SaaS 的基本概念

SaaS 是英文 Software as a Serv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软件即服务。

SaaS 的核心概念是软件的服务化。即,SaaS 将软件看作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商品。SaaS 的基本理论认为,软件的实质是服务。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实际上是对应用服务的需求,而用户使用的软件实际上是在消费应用服务。软件的用户是服务的需求者和消费者,而软件的提供商是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

从现代经济学的供需理论看,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建立,都需要一种供需关系的体系来支撑。在传统软件产业的各种商业模式中,大都是将软件当作一种商品。比如,定制项目软件、企业管理软件、个人消费软件以及共享软件,都是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软件商品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些软件商模式与生产和制造业的商业模式一样,都将供需关系建立在对商品的供需这一基础之上。

然而,软件却是和一般商品不同的东西。首先,软件只有研发成本,没有生产成本。其次,软件是无形商品,没有损耗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软件是需要持续地和服务、维护和升级,才能正常发挥其内在价值的。正是由于软件的这些特殊性,使得软件并不适合当作商品来销售。而传统软件商业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和问题,都是源于软件的这些特殊性。

事实上,用户使用软件的目的是希望软件能帮助其完成某方面的工作。因此,软件的用户关心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处理能力,以及软件是否使用方便和运行稳定。至于软件的形式或形态,并不是软件用户关心的重点。而且对于软件来说,离开了软件供应商的支持和维护,很难能真正用起来。即使能用起来,离开软件供应商的服务,也很难用得好。因此,不管从用户使用软件的目的来看,还是从软件使用的过程来看,软件都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商品。

SaaS 明确地将软件定义为服务,将供需双方对软件商品的需求定义为对软件服务的需求,从而将软件商业模式从商品供需模式转换为服务供需模式。这样,SaaS 软件的商业模式就脱离了传统生产制造业的那种简模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特有的商业模式。从软件的供需关系上来看,将软件的供需关系定位为服务的供需关系,比将其定位为商品的供需关系来说,显得更加清晰,更加符合软件本身的特点,也更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软件革命

SaaS 商业模式理论的提出,将软件业从基于生产制造的第二产业,转变为基于服务的第三产业。这一转变是革命性的,彻底颠覆了传统软件固有的经营模式。人类社会经过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相应的经济活动也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软件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 SaaS 软件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行业发展的潮流,也必将引起软件行业的一次巨大革命。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